河南科技学院前身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后经发展,“百农”逐渐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名称。“百农领航”工程取“百农”二字,寓意为祖国培育“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农业人才。
“百农”领航工程将培养目标聚焦于河南科技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五个涉农学院的6500多名学生,实施以来通过政治引领、强化学识、提升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该工程由精准对接服务“三农”的“双融”社会实践育人模块、注重全程育人的“百农导师”育人模块和突出专创融合的“百农创客”孵化园育人模块构成。
(一)特色与亮点
1.强化思想引领,精准服务“三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加强对学生爱农、务农的价值塑造,依托近百支社会实践团队,精准对接服务“三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真正把实践育人融入农村的广阔天地。
2.注重全程育人,助力学生成长。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离校,均为其配有“百农”导师,每个阶段各有侧重、有机衔接、无缝对接,贯穿大学整个过程,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3.突出“专创”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的革新。
(二)主要做法
1.“双融”社会实践育人模块。该模块包含农村调研、科技支农、志愿服务、政策宣讲、文化下乡五大类社会实践团队。农村调研类团队的实践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走访,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指导农村生产实践;科技支农类团队的实践队员深入农户,对农民种子资源、药肥使用及养殖户开展农技帮扶;志愿服务类团队的实践队员走进农村,开展如疫情防控、动物义诊、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政策宣讲类团队的实践队员结合时事及农村生活实际,到农民朋友身边进行政策理论、科学常识等宣讲;文化下乡类团队的实践队员以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组织内容丰富的文艺汇报演出,为农民朋友送去“文化大餐”。
2.“百农导师”育人模块。学院为每个本科生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一般从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教职工中遴选聘任,聘期四年。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为:加强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组织文体活动、开展个性辅导、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学院定期对本科生班主任进行培训,建立工作交流研讨制度,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分等级折合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绩效。此举较好地发挥了专任教师在本科生的思想引领、学业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3.“百农创客”孵化园育人模块。该模块发挥农科专业优势,整合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科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课外实践以及学生的发展评价体系。如食用菌团队、西红柿授富、菌糠发酵饲料工艺优化团队、手绘新郑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产教融合优势,将创新创业课开在实验室、开在田间地头、开在企业的创业一线,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三)应用推广情况及育人成效
1.社会实践,服务“三农”,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每年组织五大类百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精准对接服务“三农”。由于事迹突出,先后被中国青年网、河南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其中青农志愿服务团,百农先锋服务团,走进乡土乡村、致力精准扶贫暑期实践团3个团队60余人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2.百农导师,全线护航,培养全面发展栋梁才。通过实施“百农”导师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四个农口学院学位授予率均高于98%,应届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40%以上,其中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届毕业生考研率高达46.8%,生命科技学院2020届研究生录取学生中考入985、211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学生占比53%。涌现出考研明星宿舍27个,考研明星班级2个,其中动物科学162班,25人全部过线,23人被录取,班级考研率达92%。
3.专创融合,创客孵化,培养学用结合创先锋。项目实施以来涌现出以郭朝阳、常志鹏、杨艳青、张艳奇等为代表的自主创业毕业生。创新创业型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主要参与项目的获奖学生达200余人。生命科技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陈刘平是“薯来富—盘古香薯助力精准扶贫”创业项目的团队带头人,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三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河南省第三届创新创业标兵和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河南科技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